弘扬国学文化
让世界爱上茶道,让世界爱上国学
|
坤呈昊丨茉莉花茶丨为何会是茶圈鄙视链的底端,茉莉花茶真的没有好茶吗?前几日在网上看到一张图,上面写着“每个圈都有一条链,叫做鄙视链。” 人们总是莫名的把事情复杂化,到处都充斥着一条条的鄙视链,而这条鄙视链在茶圈也随处可见。 比如,喝正山茶的瞧不上喝外山茶的;喝明前茶的看不惯喝雨前茶的;喝普洱茶的瞧不起喝绿茶的;喝六大茶类的更是鄙视喝花茶的。 作为六大茶类的“编外人员”——花茶,更是站在了这条链子的最底端。 这些许“文雅人”看不上的花茶,却是我们中国独有的茶类,早在唐代,人们就会在茶膏中,以微量龙脑香入茶,增添香气。
南宋赵希鹊在《调燮类编》里写道:“木棵、茉莉、玫瑰.…….皆可作茶。量茶叶多少,摘花为伴。花多则太香,花少则欠香,而不尽美。三停茶叶,一停花始称。” 同是南宋的陈景沂在《全芳备祖》也引文说:“茉莉或以熏茶及烹茶尤香。” 明朝时期,人们用各种花(栀子花、柚子花、珠兰花等)配以绿茶进行窨制,最终茉莉花茶从众多花茶中夺得头筹,脱颖而出。 《清宫禁二年记》中记载:“白茉莉,其最爱者”,茉莉花茶更是慈禧的钟爱之物,带动着整个京城人都喜爱茉莉花茶,直至今日,北京人对茉莉花茶的偏爱久久未褪。 也许人们对茉莉花茶的误解太深,认为茉莉花茶不算茶,更认为茉莉花茶中没有好茶。 为了解除这些误解,我们不妨从多个方面细细思量。
从其制作工艺看来 茉莉花茶的制作工艺,简单来说,就是通过多次的窨制,让茶坯吸附茉莉花的花香。 听起来简单,但是这窨制的过程,丝毫不亚于六大茶类的复杂程度,更何况要多次重复窨制。 每一次窨制,都是让茶坯经历脱胎换骨的轮回,让花香更加饱满,沉稳。 每一次窨制,都要精确控制茶坯与茉莉花的协调度,茶坯到达极限后反而会吐香,前面所做的一切就前功尽弃了,这就十分考验制茶师傅的经验与技术。 在一年当中最热的季节,制茶师傅们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,工序繁琐,工艺严谨,持匠心遵古法的制茶,怎能说它没有好茶呢?谁又会花费余生去做这出力不讨好的事情。 (当然,所有茶类都有品质之分,茶市场的杂乱化影响着所有的茶类。)
从其茶坯选择来看 想要做出好的茉莉花茶,一是要考虑茶坯对花香的吸附能力,二是茶香与花香要协调。 红茶与乌龙茶,本身香气就很浓郁,会与茉莉花的香气相抑制,不宜做茶坯。 陈茶、焦茶等,更是不适合作为茶坯来选择的。 这时,高等级的烘青绿茶就成为首选。 福鼎大白、政和大白,这类茶毫极其丰富的单芽,也是顶级花茶的首选茶坯。 窨制过程要使用大量的茉莉花,茶坯吸收了足够的茉莉花香,茶中的多酚类物质也发生了转化,降低了苦涩度。 从这个角度来看,茉莉花确实成为了主角,许多人不认为它是茶,也就可以理解了。
从茶客的角度来看 对于喝茶的人,一款茶好与不好,要看自己喜不喜欢。 正如那句说到烂的话“茶无贵贱,适口为珍。” 任何一款茶,都做不到让所有人都喜爱,就像做人一样,任何人做任何事,都无法做到让所有人满意。 以品饮珍稀名茶为乐,是茶人;以茶悟道,用茶感悟生活之人,是茶人;把茶融入生活,一日不可无茶者,亦为茶人。 所以,每一个人对一款茶的评价,只是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,也仅能代表个人。 旁人之言,不足介意,饮之自喜,足矣。
茉莉花,洁白高贵,香气清幽,近暑吐蕾,入夜放香,花开香尽。 茉莉花茶,只闻其香,不见其花,花香鲜灵,如月光般倾泻,沁至心河。 以茶为骨,花香为魂,具茶之本味,兼花之芬芳,芬芳中,是傲然不败的茉莉花魂。 |